周管家。
曾大山第一次见到阿牛,高兴的差点儿哭出来了,抱着他,怎么也看不够。这孩子虽然长得象阿昊,但却有几分老将军的风范。一想到将军府有了传人,他就开心。
☆、第60章 余家庄
曾大山接手管理小山头后,耿秋基本就不用Cao心自己家的事了,转而专心帮余明仪打理庶务。其实他经常来余家的小山头,总可抽点空到自己家来看看,两家相邻,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。这不,他在帮余家找佃农的同时,也帮自己家又找了两户佃农来。北县穷,多的是无田没饭吃的穷人家。
他和余明仪商定好了,这些佃农因为是要先帮着开荒田,所以这第一年,他们提供食宿与种子,收成只要三成。每户开出来的田,三成是主家的,七成给佃农种。第二年,开始正常收租,租子是四成。佃农们住的全是一模一样的泥糊外墙,茅草顶的三间小屋,屋后屋前都留下了一点空地。如果不够住,你可以自己再加盖一两间,也可以当成是自家的菜园子,这些空地,加起来也三百平方大小,其实也不值当什么。
两家的佃农都是同样待遇,这在本地也算得上极优厚了,足够吸引人,余明仪名声又足够响,想来这里干活的佃农很多。很快的,经过耿秋等人的挑选,两家就各自收了不少人,余家有八户外来佃农,加两户从山南镇跟过来的,总共十户,其中有一户就是这里的庄头,与余家是老关系了,人也很可靠。曾家也收了六户外来佃农,加曾大山一家,总共有七户人。
众人风风火火,不分日夜的开荒垦田,不过三个月的时间,这个原本荒芜的地方,人烟稀少的地方,就变成了有十七户人家的一个小村落,有近二百的人口呢。并且开出了整整齐齐的大片田地。余家开出了一百多亩,曾家开出了九十来亩,虽然当初说的是一百亩,其实是不包括后山的,要是全开出,两家都可开出一百二三十亩的田呢。佃农家人口多的有十亩田,少的也有五六亩田。曾家自己种的地也不过是六七亩,准备全种粮食。余家自己只留下了五亩地,余明仪准备种些草药,瓜果等。人手已经由周老爷去找了。
看着这等情形,县太爷大为感叹,大笔一挥,给这片地给取了个名字,叫余家庄。听着这样的名字,余明仪与耿秋都哭笑不得,不过不管怎样,有个名字也不错,起码好称呼嘛,总比以前随意的叫野地儿,好多了。只是,住在这儿的人,可没一户人家姓余。
九月底,秋天起。该开的田都开出来了,能种的庄稼也全种下了。剩下的日子,大家都比较闲,勤劳的人,就开始打柴,或卖或留下来冬天自己家烧。两家开出来的田,都是在自家的山头附近,佃农们现在都自觉的走远一点,附近还有不少的草坡子,再远一点也还有几座小山头,都是没人管的,可以随便砍,甚至有头脑灵活的人,都在这里开个一亩半亩的自留地呢。多的不敢,这么一点儿,是没人管的,就算以后有人买下了,大不了就不种了吧,可眼下却可以种点粗粮和蔬菜,供自己家人嚼用。
平时大家要赶着开荒,没时间跑远处去打柴,都是在手边上打柴,比如两家的小山头,因为大家都去上面打柴,现如今就被无意间收拾了一半出来呢。
两座小山头上,原本出产最多的就是柴草了。山上长满了奇形怪状各种不知名的树木,这些树粗的也不过成人大腿粗细,细的也不过是胳膊粗,能成材的极少。除此之外,就是各种藤蔓与荆棘,除了当柴烧,也真没多大用途。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